县民政局:做好“三篇文章” 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
宿松融媒讯 今年以来,宿松县民政局严格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思路、攻坚克难,深入做好民生保障“三篇文章”,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
围绕扩围增效做好“兜底保障”文章。结合实际,细化低保操作规程,细化刚性支出扣减和渐退期政策,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我县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可给予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将符合条件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和因病支出型低收入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坚决扛起民生兜底保障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确保社会救助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实,按月发放各类困难救助资金,确保应救尽救。目前,已向在册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6910万元;向特困人员发放供养资金2795万元;向临时救助人员发放救助资金137.2万元。
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防止返贫”文章。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低保户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人群。对监测预警系统反馈信息进行逐户、逐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及时提供相应救助,对低收入家庭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建立核查情况台账,对他们进行实时监测。对监测出来的返贫致贫家庭或人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入户核查、第一时间进行干预、第一时间纳入新增监测对象,及时进行帮扶,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及时救助或保障,坚决守住防止返贫的底线,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围绕为民解忧办实事做好“温情服务”文章。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归集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家庭等在内的三万余名低收入人口信息,根据困难类型和致困原因分类给予针对性救助帮扶。在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实行社会救助事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电话,畅通社会救助渠道,确保困难群众“救助有门、受助及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为全县五千多名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创新引入第三方为分散特困人员提供居家照料护理服务。(通讯员 胡树常)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