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松县的城乡之间,活跃着一支红色快递队伍,他们既穿梭在大街小巷派送民生包裹,也奔波于乡间地头传递爱心温暖。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便是出生于孚玉镇万元村的宿松诚信中通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飞。从45平方米的投递小网点到8816.4平方米的现代化运营中心,从3辆三轮车到百余辆运输派送车辆,他用十二年坚守,在快递行业书写了创业传奇,更用责任担当诠释了党员本色。
从辅警到快递人:在方寸网点闯出天地。2011年,曾获宿松县公安局“处突先进个人”的张飞,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熟悉的辅警工作,投身刚刚兴起的快递行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我看准了电商发展的浪潮,更想靠自己闯一番事业。”回忆创业之初,张飞记忆犹新。
起步的艰难超乎想象:45平方米的简陋网点里,他和2名员工包揽了分拣、客服、派送全部工作,3辆三轮车就是全部家当。连续两年的亏损让团队陷入迷茫,但军旅生涯铸就的毅力让他从未退缩。他提出“服务为先、客户至上”的理念,推出“地址不清必核实、急件优先必送达”的承诺,哪怕为一件“无主快件”跑遍半个县城也要送到收件人手中。靠着这份较真,网点慢慢积累起口碑,2013年终于实现月均盈利,搬进了200平方米的新场地。
如今的宿松中通早已今非昔比:8816.4平方米的运营中心里,半自动化分拣流水线高效运转,X光安检机守护着每一件快件的安全;23家乡镇加盟分部、大小运输车辆23辆、派送三轮车辆100多辆,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日均进出港快件超2.6万余件,高峰期间日均3.0—3.5万件,占据全县35%以上市场份额,织就覆盖全县的物流网络。从“夫妻店”到行业标杆,张飞用脚步丈量出快递创业的成长轨迹。
以党员为标杆:把责任刻进发展基因。“快递送的不仅是包裹,更是信任与责任。”作为中共宿松县快递行业协会一支部书记,张飞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打造“红色引领守初心、誉满中华通天下”的党建品牌。在他的带动下,公司已培养6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分拣派送一线的“党员示范岗”成为服务质量的金字招牌。
这份责任在危急时刻愈发鲜明。2016年宿松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张飞第一时间组织车队无偿运送抢险物资,带领员工冲上堤坝扛沙袋、固堤坝,获评“抗洪抢险优秀个人”。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带队援沪,三辆满载大米蔬菜的货车在12小时日夜兼程中,他和队员全程身穿防护服,不下车、不开窗,仅靠方便面充饥,用“最美沪行者”的担当完成物资送达任务。疫情三年里,他组建的志愿车队始终奔波在防疫一线,优先投递防疫药品,为全县防控卡点送去救济物资 。
用公益暖乡邻:让创业成果惠及一方。“从农村走出来,就要反哺农村。”这是张飞常挂在嘴边的话。自2011年加入公益协会以来,他带领团队走遍23个乡镇,为贫困户、失学儿童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超30万元,组织引导中通客户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捐物达100万。每年春节、中秋慰问敬老院的传统已延续十余年。2020年寒冬,他组织捐赠400余套羽绒服“温暖包”,定向帮扶的贫困大学生已顺利完成学业。2022年3月,上海爆发疫情,张飞主动请缨组织车辆并亲自带队2次驰援上海……在他的影响下,公司80%员工成为公益人士,常年无偿递送扶贫物资,公司更成了公益协会的“免费运输站”。
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张飞的脚步更显坚定。2019年起,他带着科技企业客商深入田间地头,依托23个乡镇网点打造“村村驿站”模式,帮农民把滞销的农副产品变成“香饽饽”。“以前山里的茶叶运不出去,现在上午采摘下午就能发往全国。”村民的夸赞,正是对他助农行动的最佳认可。
如今,张飞的办公室里,“安庆好人”“宿松好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二十余项荣誉证书整齐排列。从45平方米网点到覆盖全县的物流网络,从个人创业到带动200余人就业,这位从万元村走出的创业者,用快递车轱辘转出了致富路,用赤子心温暖了乡野间。只要能让家乡更美好,我还要一直跑下去。张飞的话语里,满是新时代乡村先锋的笃定与担当。(通讯员 吴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