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孚玉镇的大街小巷、校园乡村,常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走街串巷讲法理,田间地头解纠纷,用30余年的坚守,在基层司法行政一线书写动人篇章。他,就是宿松县司法局孚玉司法所的余府成——一位将青春与热血全情奉献给基层法治事业的“老司法”。
普法路上的“播火者”
“法治条文记不住没关系,听我给您讲个身边的案例!”这是余府成开展普法宣传时的口头禅。30余年来,他始终将普法宣传视作“润物细无声”的事业,足迹踏遍孚玉镇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落:进校园,他化身“法治副校长”,以生动案例为孩子们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奥秘;进社区,他在广场搭起“普法小课堂”,组织老乡围坐堂屋,用方言土语剖析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民生法律;拓渠道,从发放宣传册开展“法治微课堂”,到摆展板设点、再到线上直播,他总能找到群众最易接受的方式,让法律精神浸润千家万户。
矛盾化解的“灭火员”
“群众找上门,是信得过咱!”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余府成30余年调解工作的注脚。他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成功率高达98.8%,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无论是邻里宅基地的“针尖对麦芒”,还是企业劳资的“剑拔弩张”;无论是家庭琐事的“纠缠不休”,还是群体性冲突的“隐患暗涌”,他总能凭借“铁脚板+绣花功”,精准揪出矛盾症结。一次,两户村民因菜地边界积怨多年、甚至动手。余府成连续一周上门:白天丈量土地、查阅档案,晚上拉着双方促膝长谈。最终,不仅划清了边界,还让两家握手言和——这样的故事,在他的工作里只是寻常。
特殊群体的“引路人”
“每个人都值得被善待,给个机会,就能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在帮扶特殊人群上,余府成同样倾注心血:为102名刑满释放人员推荐就业岗位,帮他们重拾生活底气;为58名困难群众协调临时救助,解燃眉之急。曾有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因失业欲轻生,余府成得知后,跑遍10多家企业沟通,最终为其争取到汽修学徒岗位。如今,这名对象已成技术骨干,还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余所长不仅给了我工作,更救了我的人生!”
荣誉背后的“初心秤”
扎根基层30余年,余府成收获诸多认可:2021年获评“全县十佳政法干警”,2022年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还先后荣膺全县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宿松好人”“安庆好人”。面对荣誉,他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如今,年逾知天命的他仍奋战在一线:“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这句朴实承诺,映照着基层司法工作者的初心,更折射出无数政法干警“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奉献。(通讯员 吴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