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融媒讯 一直以来,河塌乡积极探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实现乡村振兴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以“三治”育“三气”,促进乡村善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以“自治”激发乡村朝气
河塌乡不断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实践,探索和创新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自治模式。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和村民需求,围绕村民关心、关注、关切的事项,不断细化协商内容,建立协商事项清单。充分利用协商议事室、议事角、乡贤议事室等平台,结合互联网微信、QQ等网络平台作用,推动农村社区协商线下线上的有机融合,引导基层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社会事务,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安民创”。
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自治模式 ,拓宽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为乡村振兴汇聚了磅礴力量,激发了基层组织”敢想敢闯敢立潮头”的蓬勃朝气。
2021年河塌乡兴岭村发挥村民议事、社区协商功能,充分征求民意、干群齐行动,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敢为人先提出整村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的创举。2021年12月26日,兴岭村召开股东代表分红大会,将通过农田承包新增的48.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年初既定的分配原则,从中拿出40%,向全村1211个股东进行分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双增收”目标,帮助村民实现了“农户变股东”的发展愿望。2022年,河塌乡斗山河村、黄坂村等村在兴岭村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整村土地流转,整片大地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朝气。
以“法治”弘扬社会正气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河塌乡坚持“普法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依托乡村两级综治中心,整合乡派出所、司法所、团委、妇联等二级机构力量,不断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权益。
河塌乡坚定只有坚持法治,弘扬社会正气,才能把群众力量凝聚好、发挥好、发挥足,形成全社会敢作为、善作为、共谋乡村振兴的格局。近年来该乡不断组织开展普法进村组、进校园、进课堂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内容既包括宪法、民法典、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也包括邻里矛盾纠纷、婚育嫁娶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怎么维权,去哪里维权?” 2022年3月8日,在河塌乡妇联组织开展了以“维护妇女权益,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从妇女合法权益类型、侵权行为认定、维权途径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说法,为广大妇女上了一节“明白课”。
以“德治”涵养文明底气
河塌乡将德治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强化德治的引领作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涵养乡风文明底气,使乡村治理更从容。
河塌乡追求德治“高线”,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文明实践、志愿行为、公益行动促进文明落地生根,不断提升村民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2021年河塌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凝聚群众崇德向善精神伟力共谋乡村发展。该乡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选树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长期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好媳妇 ”、“好婆婆 ”等评选活动,褒扬爱党爱国、孝老爱亲、敬业奉献、邻里互助等精神,2021年河塌乡共评选49户“美丽庭院”示范户49户、县级“法治家庭”示范户2户,县级“最美庭院”示范户3户,在全乡形成“学、比、超”的共识。
河塌乡以“三治”育“三气”,充分集聚力量、凝聚人心,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通讯员 石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