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安徽学习平台

公安窗口说好八种话 提高与群众沟通的技巧

   稿件来源: 公安局   时间:2016-01-26 08:59:24   

  语言是重要的人际交流工具,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工作人员在服务工作中,与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深入的方法就是语言交流。为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水平、窗口服务质量、改进窗口工作人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公安窗口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学会说好“八种话”,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多说文明话。群众一进入公安窗口,就与工作人员建立了短暂、临时的人际关系,语言成为亲近群众的重要途径。要多用规范的服务用语,多说“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多用尊称,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通过文明用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赢得群众的好感。

  常说内行话。说话要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相关法定程序,言语用词要准确恰当,突出专业性和权威性,做到言出有据、有理有节,不说外行话。对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群众,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言词,表达干净利索;反之,要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敢说公道话。说公道话最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群众就能自觉配合工作人员完成窗口的调查询问工作。说公道话,要做到掷地有声,既善用鼓励赞扬的话肯定重德守纪、谦虚礼让的群众,也敢于直言批评教育无理取闹、弄虚作假的群众。

  肯说实在话。实在话最能打动人,也能争取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接待群众时,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说该说的话、办该办的事;对于超出工作职责范围的问题,要实话实说,做好释疑解惑工作,不能随便拍胸脯,漫无边际地大夸海口。

  惯说普通话。基层窗口单位接待的群众可能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工作人员也可能来自五湖四海,用方言交流会给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工作人员要带头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把说普通话当作一种习惯,通过使用普通话有效解决与群众的沟通难题。

  会说地方话。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要会说地方土话和当地民间俗语,防止在与群众沟通时产生语言隔阂,避免出现误会。

  活用网络语。工作人员不能整天板着面孔说话,适当地用一下健康感性的网络用语,不但能丰富工作时的语言词汇,还能恰到好处地营造轻松幽默的气氛,增强工作人员的亲和力。

  善用肢体语。要通过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对口头语言进行补充,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群众来到窗口或者办完业务时,可用真诚的微笑表示鼓励与赞赏;当有人大声喧哗影响窗口工作秩序时,可以轻轻摇头进行善意提醒。(钟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