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反映的水渠漏水问题,没想到夜校上提了之后,没过多久就修好了,现在灌溉再也不用发愁了!”近日,在程岭乡乔木村的群众夜校反馈会上,村民石先生激动地说。自开展群众夜校活动以来,当地以夜校为载体搭建干群面对面沟通平台,精准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步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拉近干群距离,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夜幕降临,一场聚焦民意的群众夜校如期开展。没有冗长的会议流程,没有生硬的政策宣讲,干部与村民围坐一堂,拉家常、谈心事、提建议。“村东头的路灯坏了好几盏,晚上出门太不方便了”“河边缺少救援设备,让人不放心”“农田灌溉水渠有多处渗漏,影响庄稼浇水……”村民们畅所欲言,干部们认真记录,对每个问题逐一回应、分类梳理,现场能解决的立即答复,需要多部门协调的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人。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打破了干群沟通的隔阂,让群众的诉求有了直接表达的渠道,也让干部更精准地掌握了民生痛点。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针对夜校收集到的各类民生诉求,当地迅速行动,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办实事清单”,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项制定落实举措。在农田水利方面,组织专业施工队伍修浚补漏灌溉水渠5条,清理渠道淤泥杂物,修复破损渠堤,保障了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在安全保障方面,新增重点水域救援设备40套,包括救生圈、救生绳等,分别投放至村内河流、池塘等危险水域周边,并设置警示标识,为村民的生命安全增添了“防护网”;在基础设施方面,修缮更换64盏路灯,升级照明设施,让乡村的夜晚变得明亮通畅,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和生产生活。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拉近了干群距离,增强了群众的信任感和幸福感。如今,村民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遇到问题主动找干部沟通,有好的建议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群众夜校已成为倾听民意、凝聚民心、破解难题的重要平台,让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程岭乡将继续深化群众夜校活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跟踪问效办实事情况,不断优化服务举措,聚焦更多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让干群同心的力量持续凝聚,共同绘就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通讯员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