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安徽学习平台

河塌乡:唤醒“沉睡资产”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稿件来源: 河塌乡   时间:2025-06-25 11:22:26   

  “七八十年代热闹的轮窑厂如今杂草丛生”“撤并后的村小只剩下断壁残垣”“年轻人外出打工,成片农田撂荒”——这些曾让村民叹息的场景,如今在河塌乡已彻底改写。通过实施“腾笼换鸟”战略,该乡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51.52万元,村均收入91.92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84.7%、同比增长26%,总量稳居全县第二,兴岭村、斗山河村更是跻身全县集体经济十强。

  为破解发展困局,河塌乡党委多次组织各村书记赴先进地区考察取经,确立“因地制宜抓产业”的破题思路。通过地毯式摸排,建立涵盖废弃厂房、闲置校舍、撂荒土地等资源的“活台账”,分类制定盘活计划。

  面对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纠纷,乡村干部组成攻坚专班,历时数月走访协调,最终成功盘活原轮窑厂42亩建设用地,建成河塌乡工业集中区兴岭园区,吸引3家企业入驻,实现年税收增长4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40万元,带动40余人家门口就业。

  资源转化持续释放红利。原老粮站旧址在5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下,变身2000平方米标准服装厂房,通过市场化运营既解决28人就业,又带来每年4万元稳定收益;26亩废弃番鸭养殖场引入安徽驰肯禽业有限公司,投资2.22亿元建设的肉鸡养殖及农业综合体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01万元。在生态资源开发领域,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2700亩荒山流转后种上3689亩油茶、400余亩茶叶,100余名村民变身“护绿人”,村集体年增收2.3万元。通过“三变”改革,兴岭、斗山河、黄坂三村12071.9亩农田实现规模化流转,村民亩均增收280元,村集体年创收362万元。

  “昔日废弃地,今朝聚宝盆。”从产业园区机器轰鸣,到油茶基地绿意盎然,河塌乡的蜕变印证着:盘活闲置资源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钥匙。该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党建+”模式,聚焦特色产业延链补链,持续挖掘低效用地潜力,以差异化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讯员 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