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乡是集库区、老区、山区于一体的典型山区乡,也是我县最大的贫困乡,山场面积1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13个行政村全部为贫困村,村情民情复杂、经济发展滞后。陈汉乡党委政府充分意识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亟待破解,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发展各种产业,夯实脱贫基础促,确保脱贫实效。
改造荒山,打造示范产业园促脱贫
陈汉乡有芭茅山近3万亩,既毫无效益,又是森林火灾的重要隐患,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消灭芭茅山、打造万亩示范产业园、助力脱贫攻坚”的目标计划。2017年和2018年引进龙头企业宿松县先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宿松县罗汉宕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宿松县龙成集团等企业,通过荒山流转,完成芭茅山改造3万余亩,规划发展花卉、香榧、油茶、高山蔬菜、水果等产业园,拟建成集产业、观光、旅游、狩猎、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林科技生态园。通过借力龙头企业,改造荒山空地,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方向问题、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也使许多贫困户能够通过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同时还有效解决了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问题。
引进资源,瞄准产业新方向促脱贫
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和接对帮扶的人脉资源,因地制宜引进一些市场上受欢迎、产品价值较高的新产品资源,不断优化该乡的产业结构。一是引进全身是宝的娃娃鱼。该乡库南村村多次派人赴恩施、张家界考察,发现本村的山泉水完全非常适合养殖娃娃鱼,最终与张家界大鲵最珍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引进娃娃鱼种苗协议,并由该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目前库南村首期引进的1万尾娃娃鱼分发到20多户贫困户家中养殖,存活率很高,生长状况良好,大家都有信心将娃娃鱼养成脱贫的“金娃娃”,成为大家的“钱袋子”。二是引进味道鲜美的羊肚菌。被誉为“食品之冠,菌中之王”美称的羊肚菌,是产量稀少、采集十分困难的珍贵物种。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该乡境内多有野生羊肚菌,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质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为羊肚菌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乡河口村、库南村瞄准这一新产品市场,分别各投入几十万元建立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几十亩贫困户的田地,吸纳部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同管理,第一年就把新鲜羊肚菌培养成功,贫困户目前也是丰收在望,大大增加了他们的亩产收入。三是引进绿色环保的光伏项目。该乡13个贫困村村都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战略,统筹考虑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增收需求、电力负荷及电网建设现状,围绕扶贫重点,统一规划,目前各村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光伏发电站,是一个真正的绿色环保、“造血”扶贫的项目。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资源促脱贫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方式,让原有的资源重新焕发活力。一是盘活闲置资源。该乡钓鱼台村利用闲置的老村部、独山村利用闲置的村小学开办茶叶加工厂,广福村将原村小学房屋,租赁给落户的龙成集团作办公房;库南村改造村内废弃房屋,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促进了产业发展。二是改造山场资源。独山村利用山涧流水开发水力发电站,每年为村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九登山、别河两村利用集体林场与龙成集团合作,打造真人CS基地,目前已草签合同,两个村通过该项目可增加集体收入7万元。三是整合特色资源。以广福村、河口村为中心,带动邓山村、白鹤村、库南村等村,对境内5万亩毛竹林进行竹产品和冬笋园的技术改造,并引进竹器加工厂进行竹器产品深加工。收回玉屏村分散到户的原集体茶场500亩,并进行改造升级,注册别河村“麻佬湾”茶叶品牌,新扩建茶园200余亩,形成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的茶叶发展产业链。支持种养大户发展,目前全乡已经具有一批以养土鸡、养黄牛、养兔子、养山羊和种药材、种瓜蒌等为代表的专业种养大户,该乡从扶贫贷款、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给予他们支持,使他们能发展得更强更大,带动更多老百姓脱贫致富。(邓成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