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宿松”主题实践活动,把“宿松好人”季度评选表彰活动作为道德建设常态长效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经过推荐、评议、审核等程序,产生了孙惠刚等17名2025年第一、二季度“宿松好人”正式候选人(具体名单见附件)。
为保障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现将名单及事迹概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7月3日起到7月10日止。在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公示联系单位:宿松县文明办,受理电话:0556-7838102,邮箱:ahsswmb@163.com。
附件:2025年第一、二季度“宿松好人”正式候选人名单及事迹概况
宿松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2025年7月3日
附件:
2025年第一、二季度“宿松好人”正式候选人名单及事迹概况
(按姓氏笔画排序)
1.尹立新,男,1966年11月生,中共党员,县环卫所所长。四十年如一日坚守环卫一线,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环卫事业,从一名普通的清扫工到环卫所长,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始终怀着一颗对环卫工作的热爱之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身先士卒,每天清晨巡查街道,创新乡村“撤桶并点”模式,推动垃圾分类普及,为创建文明城市倾尽全力。尹立新以“脏了我一人,干净千万家”的信念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曾获安庆市城管系统“先进个人”、安庆市城管系统“学雷锋标兵”、宿松县“优秀共产党员”、宿松县“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孙惠刚,男,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高岭乡社坛村村民。孙惠刚自2022年6月回家乡发展稻蛙共生产业,促进家乡生态建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连续每年参加无偿献血,积极参加乡村的环境整治党员义务活动日,热衷公益,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家乡公益活动。为乡村路基建设自费平整,让村民出行方便,配合美丽乡村建设。
3.李婉红,女,1991年8月生,中共党员,北浴乡廖河村村民委员会委员、计生专干。李婉红自2021年9月进村任职以来,工作踏实,履职尽责,无私奉献,扎根在基层一线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青春之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用默默无闻的付出和任劳任怨的坚守,打磨着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本色,展现出一名年轻基层干部的风采。她爱岗敬业,严于律己、敢于担当、情系基层,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勇担当善作为,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热切关怀,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绩和工作热忱,为村谋发展为民谋幸福,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赞扬。
4.杨作画,男,1976年10月生,宿松恒诚服饰总经理(河塌乡四利村人)。作为农民的儿子,深感百姓劳苦,杨作画怀揣着改变家乡的信念回乡创业,一心总是想,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成就更多人的梦想,那就是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用自己的双手,能够温暖更多的人,那就是自己活着的价值;2014年国家扶贫政策开始,他就开办扶贫车间服装厂,村民在扶贫车间赶制订单,至今该车间已带动300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扶贫车间开办至今已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他勤奋好学,不怕劳苦,经几年艰苦创业,现成为四利村的创业带头人。
5.杨焕秋,女,1995年8月生,中共党员,下仓镇中心小学教师。杨焕秋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教育事业。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的挑战,利用课余时间从拼音开始耐心辅导,帮助其语文成绩实现质的飞跃。作为班主任,她注重因材施教,既抓学业提升,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了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课后,她坚持钻研教学方法,将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年来,她以“台下一盏灯”的坚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为乡村孩子撑起成长蓝天,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6.吴亚春,女,1999年2月生,凉亭镇枫驿村人。在得知养父确诊食道癌预晚期后,吴亚春毅然辞去城市工作返乡,只为全身心照顾患病的父亲。26年前,她被养父收养,虽家境贫寒,但养父倾尽所有将她培养成大学生。面对父亲抗拒治疗的情绪,她耐心陪伴,变着花样做饭,用自媒体记录农村生活点滴,传递温暖而非卖惨。她坦言:“不想错过父亲最需要我的时候”。如今父亲病情稳定,她继续用朴实视频记录父女日常,以“陪伴”诠释孝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的“女儿力量”。
7.吴怡,女,1996年8月生,柳坪乡中心小学教师。扎根乡村教育八载,用爱心与智慧点亮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面对缺少家庭关爱的学生小慧,她以倾听陪伴化解其心灵坚冰,通过夜读分享、作文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表达自我的窗口。她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即便调任村小,毕业学生仍徒步探望表达思念。教学上,她勇挑重担,兼任多科教学并指导少年宫活动,所带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执教多节公开课,在演讲、微课等比赛中表现优异。先后获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用赤诚之心诠释了山区教师的教育情怀。
8.吴恒锐,男,1997年2月生,安徽志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洲头乡泗洲村常住居民)。吴恒锐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曾是东北一名公安局辅警,2019年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洲头乡泗洲村,成为了一名新型农民,把新型的水产养殖和种植模式带到洲头乡泗洲村,把新的农业思维、种养殖技术带给村里的老百姓。他也是泗洲村青年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时常参加爱老敬老、扶危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铺床、烧饭、理发剪指甲,深入留守儿童家中开展“情暖童心”慰问等情景已成为他工作中的常态,特别是带领泗洲村村民发展农业产业,传授种养殖技术,带动村里群众创业致富。
9.张 灿,男,1983年12月生,宿松县新力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宿松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活动部部长。因家庭经济困难,张灿早早就踏入社会,经过一番艰苦创业,现在是宿松新力物流总经理、青志联活动部长。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这位年轻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加入了宿松县青志联,参加了十几次志愿者活动,捐款万余元,帮助贫困人员50余人,为人们带去了爱与希望,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0.张训安,男,1961年7月生,中共党员,孚玉镇联盟社区居民。在朋友的帮助下张训安办起了建材厂,二十八年的艰辛创业,一路风雨行程,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但他不忘党和政府的支持,不忘居民的关爱帮助,他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热心帮助父老乡亲。社区修路他多次积极捐款;为社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给予生活上的物资救助;隔壁邻居有人得病或者农业投资经济紧张时,只要向他开口,从不拒绝,借给乡亲们从来不要乡亲们还;无论谁家有急事需要用车,他毫不推辞,几年来,为居民出车30余次,从未收取分文。
11.张 曙,男,1969年3月生,中共党员,县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教导员,17年来,张曙累计无偿献血近70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从2008年首次献血至今,他风雨无阻坚持定期捐献,并带动身边同事加入爱心行列。他朴素的话语“献血能救人,值得坚持”背后,是挽救无数生命的无声大爱。这份坚持让他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成为传递生命希望的光辉典范。
12.陈新港,男,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陈汉乡大明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12月参军入伍,13年军旅生涯中多次荣获嘉奖,荣立三等功,锤炼出过硬本领与优良作风。2019年4月他投身宿松县陈汉乡水利交通站工作,2022年10月担任站长,任职期间参与修建农村公路220余条、140余公里,在防汛抗旱、道路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为群众解决诸多难题。今年1月,陈新港任陈汉乡大明村党支部书记,短短四个月走访全村16个村民小组、60户家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改善民生、谋划发展。今年5月29日,正在村部与村干商讨怎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的陈汉乡大明村党支部书记陈新港,陡然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忙碌的脚步戛然而止,生命彻底定格51个年轮。陈新港倒在基层岗位,立在群众心中。他用责任和忠诚,践行了退伍不褪色的诺言,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了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时代的成长故事。
13.姜知文,男,1990年7月生,中共党员,趾凤乡综合文化站站长、文明办主任、公路交通站站长。姜知文曾是空军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部队时,他勇于吃苦,钻研业务,先后参加吉林永吉抗洪抢险、国庆7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活动。退役后进入乡镇工作,他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军人本色,他用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守,打磨着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本色,先后被单位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宿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安庆市优秀网评员等荣誉称号。
14.姚祝荣,男,1969年8月生,中共党员,宿松怡美家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亭镇人)。姚祝荣自1992年加入志愿者组织后,三十余载如一日,将助人为乐融入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妻子张敏玲眼中,丈夫做好事早已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入骨髓、发自内心的自然之举。曾获“志愿之星”“慈善之星”“优秀志愿者”“抗疫先锋”等荣誉称号。
15.虞观友,1968年7月,佐坝乡龙门村党总支书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宿松文南词第一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扎根基层30余年,他创新将非遗传承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创作《劝孝歌》等普法文南词作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120余次,培养180名学生传承技艺。作为“法律明白人”,他成功调解长达十年经济纠纷矛盾,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村务公开透明。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非遗展演、法治宣传涵养乡风文明,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治理双促进,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干部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16.熊群弟,男,1958年9月生,中共党员,破凉初中退休教师、抗越老兵。退休后,他积极投身红色文化传承,耗时五年、自费数千元参与编撰《红色破凉》一书,行程三千多公里搜集史料;作为抗越老兵,他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爱国主义宣讲15场,受众超5000人次。他热心公益,累计捐款约一万八千余元帮扶战友和困难群众,并带动乡邻献爱心;主动调解纠纷避免流血事件,多次劝阻青少年危险行为,防止溺水事故发生。熊群弟以“退休不褪色”的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关爱弱势群体、守护社区平安等方面持续奉献,展现了老党员、老战士的使命担当。
17.戴旭明,男,1976年9月生,中共党员,隘口乡古山村村民。自2015年起,他坚持节日自费购置物资慰问留守、孤寡老人,从家族互助起步逐步拓展至全村公益。他牵头成立“古山爱心事业商讨群”,吸引192名村民加入,建立“透明公示+精准帮扶”模式,累计为十余个困难家庭筹集善款30余万元,个人捐款2万余元。他开展“视频连线”亲情服务,带动形成全村敬老互助风尚。其公益团队规范运作、定期回访,与村互助组织联动,推动“乐善好施”传统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力。戴旭明用十年坚守诠释了“小善聚大爱”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