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正文

良医·良行·良心 ——记宿松县韩岭村卫生室室长王训良

良医·良行·良心
——记宿松县韩岭村卫生室室长王训良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人武部  作者: 王宇平   时间:2022-10-26 08:44:01   

  宿松融媒讯 20岁开始行医、30岁当村卫生室室长,从医30年来,不知为多少村民解除过病痛,凡重大公共卫生活动毫无怨言、冲在前面,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以良好的医术、善良的行为、为民的良心默默地耕耘自己的岗位,赢来了百姓的口碑、也多次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他,就是宿松县龙山街道韩岭村卫生室室长王训良。

  勤学苦练成良医

  今年53岁的王训良,是土生土长的韩岭村人。他从小就有一种济世悬壶、为民除病之愿望。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如愿考上当地一所卫生进修学校,专攻医学知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卫校毕业的王训良干起了个体医生。一开始,他知道,要为乡亲们解除病痛,仅凭书本上那点知识是不够的,于是,他边干边学。白天拼命积累临床经验,晚上如饥似渴钻研医学书籍,《汤头歌》《伤寒论》《药性歌诀》他都翻了个遍;结合临床实践探求病因、病性、病位,掌握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关节,对患者望闻问切,进而判断病名、对症医治。此外,王训良还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自费外出参观学习,适当参加医疗培训,提高自己医学水平,不久,他终于能独当一面,为乡亲们治病了。

  急难关头显“良行”

  2000年,行医10余年的王训良走进了当时的村卫生室,担任卫生室室长。说是“室长”,其实加上自己仅2人,所以他这个室长忙得不可开交,接诊、治病、服务等等事必躬亲!2003年,一场突而其来的“非典”肆虐,一时间,人心惶惶、个个自危。关键时刻,王训良挺身而出,站在前面。每日为父老乡亲们测体温、量血压、做检查,就他和卫生室另外一名同志,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4600余人次的检测任务。

  2020年正月,人们还沉浸在大年的喜庆氛围中,新冠肺炎降临神州大地。作为医务工作者,王训良又是率先站出来,正月初六来到县城,值守、消毒、撒药、检查。他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身背40多斤重的药水箱,日日穿梭于宾馆、菜市、商场、学校等公共场地,一干就是八小时。接下来,仍是穿着防护服,给返乡人员做核酸,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难受无比。但是为了乡亲们的安全,王训良豁出去了……今年5月份,宿松出现一例阳性,一时间,全员核测,王训良“理所当然”地又出现在核测队伍之中。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圆满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王训良和同事们两天两夜没合眼,第一天夜里完成1500例;第二夜完成2000例。饿了,吃碗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真正做到了“不漏一人”,为宿松居民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今年8月23日,安庆怀宁县也出现一例阳性,为支持邻县抗疫,宿松迅速成立驰援小组,医术良好的王训良被编入抗疫援助分队,赴怀宁参加全员核酸检测,整整坚持了4天。

  救治患者凭“良心”

  受种种条件制约,早些年的韩岭村还相对贫困。那时医保政策还相对滞后,多数百姓因贫怕上诊所求医问药。作为乡村医生,王训良总是想方设法让百姓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王训良干脆免费治疗。村里时年84岁的戴刘英老人是个五保老人,那一年因为生活不规律,老人患上了胃出血,王训良一直送医上门,且分文不收……5公里之外的沈家充有个老头患肝癌在外医治数月返家。王训良坚持每天送医上门,挂水、抓药,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服侍老人,直至老人去世……村里还有一位退役老兵患上了风湿,王训练坚持上门给他挂水熬药,有时白天没有时间,他连夜也要把活干完。

  因为成绩突出,王训良多次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通讯员 王宇平)


责任编辑:陶秋月